• 首页
  • 学校概况
  • 校园新闻
  • 教育教学
  • 人才培养
  • English

国际教育

Education

  • 课程介绍
  • 国际教育
始于跬步,行至千里 ——USAD参赛感悟
分类:国际教育     发布日期:2020/4/24 20:43:33      阅读()

编者按:

      在今年的美国学术十项全能(USAD)比赛中,我校的参赛选手表现优异,团队总分在全国130多所参赛学校中排名第一,首次拿下了全国总冠军!我校的三支代表队在竞争激烈的Division II (所有参赛队伍按照学校人数规模被分在I、II、III三个Division)中分别取得团队总分第一、第二及第四的好成绩。其中一个团队在超级问答(super quiz)环节中获得金牌!除了出色的团体成绩以外,参赛同学们也在个人奖项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个人总分奖的角逐中,有五位同学分别夺得2金2银1铜,学科单项奖共计斩获14金16银24铜。这些傲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三支队伍的所有队员和指导老师的努力和付出。USAD对参赛选手的阅读学术材料和熟练掌握知识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USAD是一项纯靠自学的比赛。反之,优秀的成绩(特别是团队成绩)需要队内的团结协作,不仅仅需要在学术知识上互帮互助,更需要在遇到瓶颈期时相互加油打气。比赛结束后,我们有幸邀请到了USAD社团的部分学生骨干以及参与此次比赛的三位队长和部分队员,和大家分享他们在备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USAD社团骨干感言


吕奕洲(USAD社团骨干成员,往届USAD队员)

作为曾经两次参加USAD的选手,我深切地感受到这个比赛带给我脱胎换骨的转变:从高中第一年阅读能力不是很强,一直在给全队“拖后腿”,到第二年在队伍中如鱼得水地进行读书训练,并在中国赛和全球赛中都拿到全队最高分的MVP,USAD见证了我学术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飞跃。去年5月,当我意识到这将是我最后一次作为参赛队员代表十一学校参加USAD比赛时,我对这个比赛和这个集体感到十分不舍。因此,USAD社团的建立圆了我想要继续和曾经的战友们共事的愿望,也希望能够借此帮助新一届参赛队员变得更有竞争力(同时实现我们这群全国第二想要看到BNDS得到全国第一的夙愿)。



图1 USAD社团logo



在2020年的USAD备赛过程中,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接手了宣讲会、选拔考试、集体训练等协调事宜。由学生团队负责USAD的备赛事宜,这在十一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我们因新选手问题不断而度过了一个颇为“充实”的暑假、因准备笔试和面试环节耗费大量时间而通宵达旦、因三个队伍读书打卡不齐或每周模考成绩不好而极度担忧,但时时刻刻都感到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选拔考试阶段,面对努力了一个暑假音乐科目平均正确率却仍停留在6/30的选手们(四舍五入约等于在蒙答案),我们曾感到十分担忧;颁奖典礼上,这群选手却在音乐单科获得2金3银1铜的好成绩,让人不由得感叹“这帮人的音乐真是出奇得好”。第一次训练时,有些队气氛略显尴尬僵硬,队长们也处在迷茫阶段,全凭本能在燃烧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而颁奖典礼后,看到大家的朋友圈里都反复的强调“队内气氛好不是白弄的”,内心的欣慰根本无法用言语表达。



图2 上学期期末阶段“令人担忧”的打卡情况


想到USAD社员们曾花了几个晚上选拔新选手、协调人际关系、确保三个队伍力量均衡,曾用集体训练指导大家如何分工、如何做清晰详细的笔记,曾和三位队长们就近来队内气氛和成绩情况单独沟通过好几次并提出改进建议,曾制作详细的每周训练计划并且尽力完美执行,观看颁奖典礼直播时,心情就难以控制地随着参赛选手们一道起伏。看着他们获奖,我们的内心也成就感十足。看到有几次BNDS直接霸屏到主持人需要说“also from BNDS”时我们也感到无比骄傲,看到有些同学为了保全团队总分而放弃个人单项冲牌,我们感到敬佩、欣慰、同时也非常心疼,看到最终斩获近60枚单项奖牌、团队总分获得分区内第1、2、4名(去年团队总分为1、3、4名),圆了我们“全国第一”的梦后,我们由心而生感到快乐。



图 3线上颁奖典礼是BNDS不止一次刷屏


确实,USAD为我带来的不仅是对非洲的历史音乐或1960年代的艺术文学的丰富知识,更是作为一个团队,共同为一个目标努力的经验与丰收的欣慰。感谢2020届十一USAD选手们的努力备赛与卓越表现带给我无与伦比的满足与快乐。


马崇尧(USAD社团骨干成员,往届USAD队员)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

尽管今年的USAD全球总决赛由于不可抗力无法如期举行,但十一学子在竞赛中展现出的风采已无需证明。从前十、前五、分区第一直到中国赛区第一,十一USAD参赛选手锲而不舍、勤学好问的精神在一年一年地传承并发扬光大。他们不仅是为了团队和个人的荣誉而学习,更是为了构建自己今后多彩的人生道路而学习。一块块学科奖牌展现出的是他们对博雅教育的潜心探索,一座座奖杯彰显着他们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一往无前虎山行,拨开云雾见光明。作为USAD2020的参赛选手,你也许会因为全球赛的取消而感到遗憾;作为尚未接触USAD的同学,你也许会对它感到好奇与憧憬。但不出意外,USAD2021仍将如期而至。你,准备好(再次)成为我们的一员了吗?



2020 USAD参赛同学感言

刘欢实(1队队长)

回想起来,整整九个月的备考,焦虑感在我们队内集中爆发的时间段有两次。

第一次是2019年暑假选拔赛前。一方面,备考资料里大量的信息和需要记忆的内容会使大家吃不消;另一方面,选拔考试在9月份举行,对我们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旦选不上,就意味着暑假两个月的努力付之东流了。时间不够再加上一上来就困难重重,就导致我们当时都普遍存在焦虑情绪。

第二次是今年2月份因疫情居家隔离、比赛时间尚不确定的时候。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当时因为我们始终处于居家隔离的状态,我是既不知己,又不知彼,这一仗便是稀里糊涂就打了。这段时间里,我曾经无数次想象过其他的参赛队伍会在此期间卯足了劲学习,而我们却因为懈怠而浪费了一个月。我当时深感自己玩忽职守,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油然而生。

现在回想起来,无论是什么阶段、何种原因引发的焦虑,都对备赛没有任何促进作用,反而会让自己压力过大,从而诉诸被动攻击的方式,消极阅读。在我看来,在此期间,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看到效果。

 

姜涵握(2队队长)

今年的USAD带给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学术层面上的知识,而是整个备赛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USAD不是一个人埋头苦读就能成功的,USAD更多的是一个团队竞赛,这就需要每一个队员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提升团队的总体水平。作为队长,更是担起了笔记分工、集训安排、串讲规划的任务,并带领队伍不断进步。一路走来,我也渐渐明白了作为leader单单制定战略是没有用的,真正需要的是为队员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我们之间的友谊不断加深。从开始的三个人为选拔考试泡了一周的咖啡馆,到11个人在503A的超大白板上“笔走龙蛇”。备赛时光是我们最快乐也最难忘的。或许多年以后,我们早已忘记那个躺在床上用着巨型漏斗吃流食的Kahlo, 抑或是用胳膊肘“攻击”钢琴的Cowell,也记不起当年谁拿了金奖谁拿了银奖,但却记得曾经和一群小伙伴们一起在学校度过的那些难忘的周末。

 

杨静其(3队队长)

今年的USAD由于新冠疫情很遗憾地改成了线上的举办形式,错失了一些原本很有意义的环节,但未尝不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这段颇为特殊的备赛期间中,作为队长的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在这个比赛上投入足够多的精力的重要性与挑战。让整个团队都认真下来读书、刷题说起来非常简单,做起来却真的很难,最后取得成绩更多的是归功于团队队员们的自觉与毅力,而不是队长一个人的催促。

 

哈浚杰

我不想过分戏剧化我的参赛经历,不过说实话那段时间真是挺难的。刚入USAD团队的时候,大量的付出总是没有收获。最忙的时候一周我只能上六七节晚自习,但是在课程学习时间减少的同时,USAD分数并没有变高。

不过还好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很久。有一次测试我考了队内第三,出乎意料。我从来没想过我有这个水平,这个结果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自信。但是对我帮助最大的还是队友。我记得狂欢节下午我们都一起集训。虽然说是集训,但其实完全是学长学姐教我这样啥都不会的,最后他们自己根本没来得及学习。那次集训之后我就感觉,我和队友之间形成了一种纽带,这个纽带支撑我完成了将近一年的USAD学习。

管理USAD社团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们也特别负责,每周都组织串讲、测试。同时还得容忍我们有时候不打卡: )真的辛苦了。

其他学校的参赛选手都很强。他们是鼓舞我们走到最后的原因,是可敬的对手。

我的同学们、导师还有其他学科老师都与这次的成功分不开。你们的支持和鼓励给我的帮助超出你们的想象。谢谢你们。

 

朱禹行

身边同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USAD,那个背书的竞赛吗?对于这种看法,我想说:说的太对了。确实是,谁把书上的知识点记得更牢,谁就能发挥更出色。但是,仅仅是枯燥的背书而已吗?音乐学科那十几首优美的乐曲还在我脑海游荡,艺术学科那些性格不同,流派各异的画家创作出的作品,科学学科对于癌症详细的介绍,文学学科一本科幻小说和多篇短篇文章,都让我觉得读书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读第一遍时可能懵懵懂懂,但是第二遍、第三遍,直到绝大部分知识点可以不用去背也能信手拈来。像经济、数学、科学这种学校里教的学科更是易如反掌,只要把平时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完全理解,自然能够应付过来。如果你有毅力,想要探索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那么USAD绝对适合你。如果你像我一样毅力不足,没关系,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如果你偏科,对于有些学科“深恶痛绝”,没关系,记住没有一个人是真的十项全能,在自己擅长的科目发挥,在不擅长的科目上做到最好,你也能收获好成绩。

 

 

谢雨孜

平时的生活中,每当我看到一些演讲或者是面试的视频,我会试图把自己代入到那个角色中去,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会生气,为什么他会有这种感情。想象一下他的手势起到了什么作用,语气又是如何转变的。这样长久一来,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就会让我的演讲产生感染力。我的演讲也会拥有感情,自发地有手势。如果我不知道该怎么把手势加入到我的演讲当中,我就不会用手势。因为一个手势如果用的不好很容易把自己的演讲带入尴尬的气氛。

 

 

柳思羽

作为一个学术竞赛,USAD使我在课外知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大半年的备赛时间内,我通过不同学科的学习对“生命的光与影”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层次的了解和领略。在阅读大量英文材料的过程中,我的英语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USAD给我带来的收获远远不止于此。在备赛的过程中我在时间管理和调节心理压力等方面都有所进步,线下比赛临时改为线上对于我的随机应变能力也有所提高。对我来说,参加USAD无疑是一次收获满满的旅程。

集训时的照片

 

结语:

美国学术十项全能(United States Academic Decathlon),是一项起源于1969年的竞赛,包括艺术、经济、文学、数学、音乐、科学、社会科学七个客观项目和写作、面试、演讲三个主观项目,每年有不同的主题(2020年的主题是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生命的光与影),参赛选手需阅读七门科目的教材,对当年的主题进行学习。该竞赛素以庞大的信息量著称:学生一般需要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阅读并理解30余万词的材料(体裁包括应用文体、小说、音乐、艺术作品等),为全英文,对于非英语母语的国际学生来说着实是一大挑战。激烈的竞争也是其一大特色:晋级美国赛的队伍一般由美国各州的冠亚军和来自国际地区的其他顶尖队伍组成,按照学校规模分为4个Division(学校组别),每个Division单独评奖。学生经常会花费许多课余时间备赛,但经过这一过程,学生的综合学术水平往往会得到很大提升。对于尚未明确自己的学术兴趣的同学来说,USAD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机会。





了解更多国际教育最新动态,欢迎关注十一学校国际部微信公众号"启航远翥"




返回
版权所有 © 2015 北京十一学校 校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66号 邮编:100039 京ICP备0507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