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十一

十一课程 国家课程

在十一,你能选择的高端课程和科学项目有: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

积分学

基于FTC科技挑战赛的机器人设计与控制

电磁学

生物技术

地球科学概论

玩转化学-视觉与科学的盛宴

电路基础

无人驾驶智能小车

大学化学

在高端课程和科学项目中成长

       在十一学校,选课走班的同学们在学习选修课之余,还可以有进一步的科学打怪之旅,选修高端课程,完成科学项目,每天忙碌在学校的高端实验室和大学的实验室……

       让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如何在高端课程和科学项目中获得成长——

 

聊聊“核酸检测”这件事

数学建模小组:林珈音、赵凌峰、姜宇越、高温博

       面对新冠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迎难而上,勇敢应对。作为高中生的我们,虽然能力有限,但也想尽一份力量。

       参加数学建模课的学习对我们产生了很大影响,面对疫情中检测病毒这样的难题,我们组成了一个建模团队,尝试提出一个数学模型,来探索如何用有限的检测次数,尽可能检测更多个体的问题。

       很多人直观认为对1000个人进行核酸检测,需要检测1000次。但其实我们可以采用核酸混检的方案,即多个样本放进同一试剂盒,若该试剂盒检测呈阳性,则说明试剂盒样本中至少有一个样本呈阳性。这种方法可以使日检测能力在不增加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大幅提升。

       我们提出了一种能在80次检测操作中找出20000人中所有感染个体的方案,并证明了它在一定的可行范围内最优。今年四月,我们带着这个方案,以北京联校数学展优胜队伍的身份,受邀前往澳门参加当地的科学展。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发现参观者无论年长或年幼,都对新冠检测的改进方案有很大兴趣。

       作为高中生,虽然我们的数学水平有限,能提出的方案也有限。但我们的愿望是在面对疫情中的难题时,更多人能够转换角度,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韦晨:深入思考才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事

       在2021年7月举办的第62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中,中国国家队以208分的成绩获得团队总分第一名!十一学校2021届毕业生韦晨作为国家队的一员,以世界第三的成绩夺得金牌。

       在“名生讲堂”活动中,韦晨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他一路走来的收获与感悟。

对话学弟学妹

       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热爱数学的同学们,为了让大家能够获得更多宝贵经验,在活动开始前,主持人侯逸坤同学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大家的问题,并在现场逐一请教韦晨学长,以下节选部分现场问答。

Q:参加数学竞赛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数学竞赛作为一项挑战,能让你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当然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你会需要吃很多苦,付出很多努力。同时你必须具备沉稳的心态和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能力,这些综合起来,才能让你在这条路上更长久地走下去。

Q:在数学竞赛的道路上,是否遇到过一些挫折?
A:当然遇到过很多挫折,有时候一场考试4道题里,只能做出1道,甚至1道都做不出来,对人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这种时候一定要学着从打击中走出来,静下心去总结和反思自己为什么做不出来。
       我记得高一数学竞赛预赛时,本来觉得很简单,还提前交卷了,结果最后却错了一堆,成绩甚至没有及格,从中我收获的经验就是,做题不能太浮躁。但接下来的第二次考试,我依然考得很不好,这次又让我意识到,考试心态非常重要。监考老师结束后跟我说,看到我考到一半时很着急,腿都在发抖,可见当时的心态有多崩溃。
       随着时间的推移,竞赛题目会越来越难,有时候很久都做不出1道题,对自信心的影响非常大,可能会让一些同学有想放弃的念头,这正是考验你能不能走到最后的重要因素。

Q:如何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A:首先是看一些比较基础的书,需要完完整整地看一遍;然后需要对一个问题进行长时间、深入的思考,从而有更深入的理解。我觉得到后期想提高水平,“深入思考”几乎是唯一需要做的,因为其实最后那些知识点大家都会,更需要在信息比较完善的基础上,学会思考问题。

Q:学数学竞赛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什么?
A:除了之前提到的心态、思考外,还有一个常常被忽略的点,就是写好答题过程其实也很重要。这首先需要你想明白这个问题,然后书写时做到逻辑清晰、字迹清晰。字迹清晰虽然跟数学本身关系不是很大,但其实非常重要。

Q:如何知道自己适不适合数学竞赛?
A:其实我觉得“适不适合”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关键的是你想学且有动力一直坚持下去。如果坚持不下去的话,即使天赋异禀,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不适合的。

韦晨不是“韦神”

       谈及韦晨获得国际竞赛金牌的过程,对他帮助最大的人,正是他的数学竞赛教练许鹏辉老师。许老师当天也来到活动现场,跟同学们分享了他眼中的韦晨。

       很多同学敬佩韦晨取得的成绩,常以“韦神”来称呼他,但许老师说,“韦晨不是‘韦神’,他就是和在座同学一样普普通通、热爱数学、追求数学梦想的少年。”

       “但不同的地方在于,韦晨对数学不是一般的热爱,而是痴爱。在他的生活中,所有的快乐和追求几乎都源于数学,他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学数学、研究数学,少有其他杂念。”许老师用“干净纯粹”来形容韦晨:“他最明显的特质就是纯粹。高一我刚开始教他时,从他的眼神和提问中,我能感受到他对数学的那种热爱和执着,当时我就有种感觉,带着这个小孩做竞赛肯定能取得成绩。”

       因为痴爱,所以专注。韦晨对数学不仅拥有非常执着的钻研精神,还有着“对一个问题持续独立研究和深度思考的习惯”,而这正是十一学校竞赛课程希望每位同学能够培养的能力。

       许老师还分享了老师们眼中的韦晨。因为他经常一个人在十一学校图书馆的四楼看书,给教导处的周劢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每天晚上去图书馆巡视的时候,几乎都能看到一个眼睛大大的男孩,一直特别专注地坐在那儿学习。”高中的每个寒假包括春节,他都主动要求到校自习,疫情期间也向学校申请来到图书馆,自己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

       钻研起数学问题来,韦晨总是全身心投入,不受外物干扰。组织这次“名生讲堂”活动的雷露老师也笑说,“联系韦晨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他有手机,但平时几乎不用,所以总是找不到他”,其心无旁骛可见一斑。

       高一暑假时,十一学校竞赛班的同学们到外地进行封闭训练,韦晨的刻苦让一起参加集训的所有人都大为感叹。为了不受教室里其他同学讨论的干扰,他自己搬到走廊上学习,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夏日室外蚊虫多,他穿着短衣短裤,胳膊和腿上被蚊子叮出无数个包,起了密密麻麻的红点,但他却好像没有感觉般,一直低着头做题。许鹏辉老师发现后心疼地询问,发现原来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到数学的世界中,根本没意识到身上的不适。

       对韦晨来说,这样的全情投入并非一时的发奋之举,而是早就习以为常的学习状态。“我带了二十多年竞赛,带过很多进集训队、国家队的学生,他们都很刻苦,但韦晨真的是所有学生中最刻苦的。”许老师感叹地说。

       其实高一刚进入十一学校时,韦晨的起点并不高,第一次参赛只获得了北京市联赛的三等奖。但经过一年的学习,高二时他就进入北京市队,在全国赛中获得银牌第一名,很多同学达到这个程度就比较满足了,可当时的韦晨却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气恼自己的水平还不够高。

       韦晨妈妈那时曾提出建议,取得这个成绩已经够好了,是不是可以不做竞赛了?但韦晨一想到要放弃就非常失落。在获得银牌的当晚,他和许鹏辉老师在宾馆外的马路上,聊了两个多小时,希望能继续钻研数学竞赛,哪怕这是一个很有风险的决定。

       在许老师看来,韦晨在学术上一直对自己有特别高的要求,这也是他能在竞赛这条艰辛之路上,走得这么远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希望自己能在数学这个领域做出真正的成绩,而不仅仅满足于获得高考降分的机会。

       正因为有这样的追求,韦晨一路走来,不管取得怎样的成绩都从不松懈。高三时他进入国家集训队,并以出色的成绩入选中国国家队。这个消息令很多人感到惊讶,因为起初他的水平在集训队中排名中下游。他不是神,但因为他拥有一份对数学的痴爱,并在教练的指导下,每天持续进行艰苦训练,不断攀登高峰,因此能够最终挺进国家队,并取得世界金牌。

       “十一学校的竞赛课程有一条价值观,就是要发挥竞赛课程持续深入的挑战性特点,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为他们未来战胜更大困难,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许老师在韦晨的身上就看到了这样的特质。

师生相伴,同伴相携

       “韦晨同学和我在一起的三年时间里,他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应该比和父母在一起还要长。”许鹏辉老师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他和韦晨彼此相伴、共同走过的时光。

       在竞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往往扮演着教练、师长的双重角色,需要集发现者、激励者、陪伴者、引导者于一身,成为值得学生信赖,并能在言谈举止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

       自从高一时敏锐地看到韦晨的发展潜力,许老师便有意在每一次课程中培养他的学术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帮助他将兴趣爱好与天赋特长相结合。他注重培养韦晨进行反思总结的习惯与能力,哪怕是已经做出来的题,也必须思考是否钻研透彻了,如果没有想透本质,便不算真的做出来了。这样做是因为许老师相信,反思力对学生今后的大学学习、工作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谈到这三年中,许老师付出最多努力来解决的问题,是帮助韦晨建立自信。刚进入十一时,韦晨很不自信,那时许老师说要培养他进集训队、拿国际金牌,他根本不相信,总说自己不行的,基础不好。

       嘴上这么说,其实许老师知道他心里并不服输,便找来曾有类似经历的学长,让他们用亲身经历鼓励他,让他看到曙光和希望,找到坚持下去的动力。通过一次次的疏导,韦晨逐渐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和提高,克服以后遇到的困难。当韦晨的自信被唤醒,潜力被挖掘后,竟一步步取得了世界金牌这样优异的成绩,连他的父母都不禁感叹这真的很“神奇”。

       在韦晨代表中国队获得国际金牌后,许老师动情地写道:“最要感谢的是韦晨同学,一个学生最幸运的是遇到好的老师,其实一个老师最幸运的,也是遇到好的学生,互相成长,彼此成就。现在我最大的愿望,是韦晨同学把过去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在数学道路上有所作为!希望更多的十一学子在这所伟大的学校成为最好的自己!”

       除了良师相伴,韦晨的竞赛之路上也有很多益友。尽管常常全心沉浸在数学研究当中,他却不是个自得其乐的学习者。学校的竞赛教练们会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有共同志趣的同学们经常接触、相互切磋,希望形成良性竞赛环境,并帮助同学们找到相伴而行的学术同道。

       许老师提到,韦晨非常愿意,也经常与伙伴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他除了是大家公认的水平高、成绩好的学生以外,讲起课来也广受同学们好评。不同于许多人对“学霸”少言寡语的印象,他很乐于跟同学们一起讨论探究,每次都很积极地给大家讲题,而且总能讲得透彻明白,有时还会冒出一些连老师都没想到的新思路。数学老师打趣地说:“他有时候讲数学课比我讲得都好。”

       在这次“名生讲堂”活动中,韦晨还跟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许多经历,从解题思路到学习方法,从心态调适到备战策略,令大家意犹未尽。活动结束后,还有许多同学恋恋不舍地留在现场,希望进一步向学长请教,进行更多的交流。

       韦晨说,希望自己能一直走在数学这条道路上,做出些成就,也祝福学弟学妹们在自己喜欢的道路上坚持下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得到想要的结果。

 

 

提升思维高度,收获强大内心

2021届毕业生 滕家齐

       在十一的三年,对我最重要的经历大抵便是学习化学竞赛。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提升了化学学科素养,还锻炼了抗压能力,收获了更平稳的心态与更坚韧的毅力。

       竞赛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路上少不了挫折和失败,但老师们的激励、陪伴与引导一次次支持着我。记得在一次外出培训中,我连续数次模拟成绩不理想,一度非常沮丧,想要放弃。我约了化学老师于秋红,她帮助我缓解压力,摆脱完美主义,并鼓励我继续努力,把我从退出竞赛的边缘拉了回来。还有我的竞赛教练郑弢老师,经常通过生动的故事教给我们一些学习方法。在全国决赛的考场上,我一开始发挥得并不好,正是想到郑老师讲过的成功故事,才及时稳住心态,最终以高分获得金牌。在这段竞赛之路上,我收获了知识,也提升了思维,更锻炼了强大的内心。

       十一学校的竞赛老师常说,竞赛课程是要培养我们独立研究和高阶思维能力,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智品格。我很感激在十一的这段竞赛之旅,相信它带给我的宝贵能力将帮助我更好地迎接人生路上的挑战。